2014年3月17日晚上10点10分,郸城县秋渠乡第一中学校长张伟,在工作岗位上因过度劳累突发脑干出血,不幸去世,年仅42岁。 张伟同志出生在秋渠乡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受舅舅的影响,他早早就立志报考师范院校,将来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1994年周口师专(现为周口师范学院)毕业后,他回到秋渠一中,当了一名普通教师。 2003年,秋渠一中只有300多名学生,教学质量全县倒数。张伟临危受命,接任秋渠一中校长。他下决心让家乡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他夜以继日,殚精竭虑,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了教书育人、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上。为此,他把家搬进了学校,并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大家搬来砖瓦,铺路面、建花园,改变校舍简陋、教学设施不齐全的状况。 在苦苦求索的十余年间,张伟遇到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又以常人无法企及的毅力一一克服。刚40岁出头的他,早已两鬓斑白,饱受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的折磨。好在所有努力没有被辜负:学校连续3年中招平均分位居全县初中第一,在校生不断增加,连续5年受到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表彰,创造了办好农村偏远地区学校的成功范例。 张伟同志对学生关爱有加,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同志满腔热忱。作为教师,他备课、讲课一丝不苟,是一个在全校“没有人能教得过他”的历史老师;他关爱学生,经常会送留守儿童学习用品,领他们到自己家吃饭。作为校长,他关心教师,帮年轻教师解决婚姻大事,为年轻教师父母看病垫付医疗费…… 张伟同志孝亲敬老,甘于清贫。在母亲癌症手术的一个月时间里,每天晚上一放学,张伟就骑着摩托车往医院赶,第二天早上再返回学校。由于父母长年生病,妻子无固定工作,孩子还在求学,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但他从没有利用职权为自己和家庭牟取一丝一毫私利,还断然拒绝了为全校师生烧开水的妻子涨工资的要求。去世前,他在学校的两小间住室里也只有一床、一桌、一个布衣柜和一套几年前花几百元购买的布沙发。如此家境,当2012年一所民办高中给出年薪20万聘请他当教务主任时,他的内心不是没有波澜:一边是罹患癌症的老母亲、上学的一双儿女和靠打零工为生的妻子,一边是20万元的年薪,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恐怕都是一道再简单不过的选择题。然而暑假过后,张伟又出现在校园里。 很多人说他傻,废寝忘食扑在学校里,无车无房,家徒四壁。面对质疑,张伟总是笑着说:“干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儿。”他正是把此作为信仰,才投身教育事业终生不悔,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2014年3月25日,本报在一版头题刊发了长篇人物通讯《用生命践行焦裕禄精神--追记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引起强烈反响。随后,本报陆续推出了系列报道、系列评论、专题报道等,用读者的视角讲真实的故事,将张伟的感人事迹立体呈现给读者,受到了广泛好评。省教育厅、教育部先后发出通知,向张伟同志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做出重要批示并亲切接见了张伟同志的家属,称他是新时期“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 此后,本报配合省教育厅师范处,承办了“学习张伟,践行焦裕禄精神”河南省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师德师风优秀案例评选、师德微故事征集、师德演讲比赛、组织开展师德论坛等四个方面。针对上述活动,本报及时开辟专栏进行报道,并对各地、各学校开展的主题学习会、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进行宣传,及时发现、总结、宣传张伟式的优秀典型及其先进事迹,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为在全省范围内将学习张伟活动推向高潮,2014年5月20日至6月19日,由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组织,本报承办的张伟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活动陆续奔赴我省各地。14场报告会,7场面向当地教育局及中小学师生,7场面向高校师生,展示了张伟同志的先进事迹,让大家在聆听中收获了感动、汲取了力量。 为庆祝第30个教师节,2014年9月5日,由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主办,河南教育报刊社承办、教育时报社执行的河南省“学习张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主题报告会在省人民会堂举行,向广大教师展现了张伟等我省师德典范,有力助推了全省师德素养的提升。 张伟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