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人·南书房夜话”第三季日前在深圳图书馆南书房启动。在第21期活动中,深圳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所长景海峰,深圳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兴国,以及中山大学政治社会学副教授兼主持人张晓峰围绕主题“国学与诸子百家”展开了一场深刻的对话。当天互动交流环节中,不少读者的提问彰显专业水平,并与嘉宾进行愉快的探讨。 梳理呈现中国文化多元性 讲座伊始,景海峰首先对“国学”这一概念的流变脉络作了简单梳理。他表示,“国学”实际上是在“西学东渐”之后,和西方文化相比照的一个说法,此说法本身就带有多元的意识或多种文化色彩的内涵。“晚清以前,中国文化2000多年的历史除了儒学主体外,当然也有其他的思想元素,但儒学无疑在清朝科举考试结束之前一直是读书人主打的学问内容。之所以有国学兴起,实际上就是有点要打破这种格局的味道,因为当时提倡国学的重要背景就是所谓经学的衰落和诸子学的兴起。” 据景海峰介绍,在儒学成为主干形态之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就告一段落,遂有了所谓的经学。到清后期,开始有学者特别重视儒学以外的思想资源,这种意识转向跟西学的刺激有关,即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找一些除了儒学之外的其他思想资源,比如先秦的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也包括其他的学说,在此背景之下才有了国学的概念。“由此可理解国学是对以前‘独尊儒术’或儒学一家独大的格局的破解,因为一谈国学,实际上就不限于儒学一家。”景海峰强调,今天重拾“国学”的概念,含有在现代多元的文化视野下对整个传统的反思之意。 需要注意的是,一讲诸子百家,大家立即想到的就是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格局。“当时的‘争鸣’之局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在‘轴心时代’的大放异彩,开创出了非常精彩的格局。所以一直到今天,当讲到思想解放的时候,我们还是拿那个时代‘百家争鸣’的情况作为例子,以此说明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景海峰说。 景海峰认为,现在讲中国的传统,都是从先秦切入,从诸子入手,此讲法是跟中国文化2000多年发展的历史源头连在一起。“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蓬勃局面,为后续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源头。只不过两汉以后,即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这个多元形态好像进入到了一个比较单一的格局里。所以,现代人回想到先秦时代的多元格局,往往有一种向往的情绪,甚至是一种羡慕的心情:中国文化为什么不是一直保持百家争鸣的状态,而是走到了比较单一或不太丰富的形态里?”景海峰解释说,“南书房夜话”第三季以“国学”和“诸子百家”两个概念作为引子,讨论儒学以外的其他学派的思想文化,正是要把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性、多元多样性做一次梳理和呈现。 重新阐发诸子之学在于推陈出新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国学与诸子百家”这个主题,王兴国亦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在他看来,之所以讲“国学与诸子百家”,是因为今天呼唤一个文化的新时代,即所谓“新轴心时代”的到来。“进入了21世纪,从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和学术的大势来看,正像有些人预言的,现在的人类将重新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我们进入这个新的轴心时代,肯定要有一个新的文明兴盛时代的出现。” 王兴国认为,从我们“立于本国”的文化来讲,现在需要重新“回到”先秦文明的铸型时期和源头来看中国文化未来的走向。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可以称为一种“温故知新”。因为先秦的“诸子之学”,以及后来讲的“国学”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本走向,其源头已经蕴含在诸子百家之学中了。“我们的文化在后来的发展,只是根据时代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重新阐发诸子百家之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也就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 张晓峰则认为,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几个大的融合时期,其实并不是大家常认为的是静止不动的,或者说是一潭死水的状态。他指出,先秦诸子百家之学起源于官之学,诸子之学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尤以法家、兵家、墨家、儒家为代表,其学问最终的宗旨是匡救社会时弊。“历史有时会呈现惊人地相似。回到近代中国历史场域里,尤其是中国传统学问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压力时,中国的学者开始了两种文化诉求理路:一种是借西学来弥补中国学问的某些问题,另一种是向源头找办法。其目的就是想在文化的起源中找到源头活水来,而这个过程激活了诸子百家在中国近代学术上的新意义。” (深圳商报记者 魏沛娜 通讯员 章良)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教育创新网 ( 豫ICP备15035566号-1 )
GMT+8, 2024-11-24 14:22 , Processed in 0.03261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