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发现的何乔远字迹石刻 原标题:何乔远书迹“居易小斋”现身泉州 故居及书院今已难寻 近日,一块镌刻有“居易小斋”的牌坊石构件现身泉州。据考究,该牌坊字迹为明朝杰出的方志史学家、泉州晋江人何乔远所书。 百年古厝修缮发现有何乔远书迹的石构件 在石构件主人的引领下,记者在其祖厝内看到了那块刚发现的石匾。据初步考证,该石牌坊为青石材质,长约120厘米,宽约35厘米米,厚约5厘米。上书“居易小斋”四个大字,每个字长约15厘米,宽约10厘米,布局均匀,品相完整,字迹清楚。牌匾题字落款为“乔远”。据专家考究,该石构件题字为明朝泉州名人何乔远字迹。 据该石构件发现者介绍,石构件是其近日在翻修祖厝厢房时发现,当时石构件被放置在院子里靠近厢房一侧的角落,上面放置着三个花盆。翻修时,工人在已准备将该石构件作为地基石埋入地下,刚好被进来检查工程进度的房子主人看到。该房主介绍,对于不精通书画知识的他当时只觉得石构件上的字看起来很舒服,而且大小刚好适合嵌入院子的墙上,作为泡茶室背景墙装饰,“因此我就将该石牌包起来,搬回家里”。 “我们祖厝建于清末同治时期,此地无论在当时或者现在都应算是闹市区,而且与何乔远当时居住地相距不远。这也可能是由何乔远字迹留存的原因。”房主人介绍,从其祖辈得知该房子从上世纪中叶修缮一次后便没有经过大修,后来房子的后花园转让给其他住户,而房主人一家则长居在前落的房间内,老人家还在院子里养了花草。今年春节,为了帮老人家实现修缮祖厝的愿望,才对房子进行了大致的修缮。 市民发现的何乔远字迹石刻(拓片) 该匾额书法具有明末文化特色 房主透露,其知道石牌匾为名人题字缘起于牌匾上的“乔”字写法,“这个书写方式为书法中的异体字,后来在咨询朋友和上网查询时,才知道这是何乔远字迹”。记者看到,文中落款处的“乔”字,书写方式与原本的“喬”字相比少了上面的一瞥和一捺。 据书法业内人士蔡老师介绍,在书法上,“乔”的写法有很多种,而牌匾上的书写方式在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内便可查到。蔡老师表示,石匾上的“居易小斋”吸收了颜真卿和董其昌两大书法家的书法特点,用笔精到,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平淡天真的个性。 “‘易’在现代汉语词典可作为容易、变换、平坦、传播、替代等多个解释;而在《周易》中,易又作为‘改变’的意思。”有现场专家认为,从《易经》的角度分析,日月为易,象征阴阳,揭示阴阳循环交替之理,而‘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因此,从题字可以感受到撰稿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 专家认为,何乔远一家是中国少见的方志家族。其父何炯很重视地方文献,是泉州著名学者、教育家,官止教谕,曾编纂《清源文献》。其兄何乔迁也是个很有才华的文人,万历年间中解元,任建阳教谕,编纂《潭阳文献》。父兄的精深造诣,对何乔远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年轻时有机会接触与搜集福建的地方史,为以后编著《闽书》奠定坚实的基础。他辞官归里后,晚年隐居于泉州北门外镜山,故学者又称之为镜山先生。乔远卒后,其子何九云、何九说纂辑其生平诗文、奏议、书牍等,名为《何镜山先生全集》,黄居中为此书作序。《闽书》154卷,是福建现存最早、最完整之省志;《皇明文征》74卷,则是明人诗文之汇集;《何镜山先生全集》72卷,为何氏个人奏章、诗文等之文集。 传说中清源山上镜山书院便是在一块平如石镜的大石旁边。 何乔远故居及书院今已难寻 何乔远辞官归里后,晚年隐居于泉州北门外镜山,故学者又称之为镜山先生。家有“镜山书房”、“自誓斋”、“天听阁”,所藏四部图书满家,藏书数万卷,与当地藏书家黄居中父子、李懋桧多有往来,彼此互通有无,购置、抄录图书。交往长达50余年,彼此均喜经籍图书的收藏。 乔远卒后,其子何九云、何九说纂辑其生平诗文、奏议、书牍等,名为《何镜山先生全集》,黄居中为此书作序。其中较知名者有《名山藏》109卷,为著名之明代私人纂修之明史;所记为明洪武至隆庆(1368~1572)间史事,多取材于笔记、野史旧闻,保存了不少诸史少载的史料,该书在清代曾被列入禁书。《闽书》154卷,是福建现存最早、最完整之省志;《皇明文征》74卷,则是明人诗文之汇集;《何镜山先生全集》72卷,为何氏个人奏章、诗文等之文集。 近日,记者根据相关记载在泉州东街寻放何乔远故居,但皆无果。据家住东街万厝珵内的一位七旬老阿婆回忆,早年东街第三巷口附近有一何姓古大厝,厝内别致,房间数间,错落有致,其方位大概在现泉州卫生局附近,东街改造后便找也找不到。记者根据该阿婆所描述在泉州卫生局附近找寻后并无所获,而其描述的地点如今也已是被现代楼房所取代。 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泉州市郊东北大旗山下有石如镜,故又名镜山。明代史学家何乔远在山下筑精舍,晚年在此著书讲学,自号镜山,后人称为镜山书院,后又改称休山书院。附近多摩崖石刻,有何乔远为宋宰相李邴居处题的“醉月岩”、“石镜”,明颜廷榘题的“镜亭”、“不厌”,谢修之题的“石禀”,宰相叶向高访镜山书院的纪事题刻等。然而,记者走访附近居民后获悉,该镜石附近今已无屋舍,仅有些石刻尚存。 近日,记者再次根据相关传言所指,沿龟山岩山路向上寻找当地村民所说的“镜石”。大约行走半小时后,在一处平台上分别发现了三处硕大的镜面石头,其中一处为小堆叠的小石面,隐约可见“石”、“门”、“兰”等大字;另一处大石为两块大石上下堆叠而成,每块石头高约两丈,游客可以在两块石头形成夹角平台上休息,站在约有五六平方米的石头顶部平面上,还能俯瞰大半个泉州古城;还有一处为两块高约三四丈的巨石相互倚靠形成,位于山林道边,石头上隐约可见几处小字。根据当地老村民描述,其年轻时候这几块石头上都有刻字,附近还有古厝,大家经常会在大块的“镜石”下读书和聊天,后来或因年久失修,古厝不复存在,只留下杂草丛生的石头。 经过一个多月的寻找,记者走遍了可能为“镜山书院”所址的小山,访问了当地多名老村民,但截至本书出版,仍无法真正确定“镜山书院”所在地位,只能从这些村民的回忆中找到上述几处可能是镜山书院的古迹,供读者们参考。 相关人物介绍: 泉州走出的史学家——何乔远 何乔远(1558~1631),字穉孝,或称稚孝,号匪莪,晚号镜山,晋江人,是杰出的方志史学家。他博览群书,里居20余年,辑明朝十三代遣事成《名山藏》,又纂《闽书》150卷,颇行于世。何乔远性格刚直不阿,在史学上敢于秉笔直书、发表自己独特见解。 还编纂《安溪县志》,辑南安先贤诗文事略的《武荣全集》,写《东湖浚湖记》、《同安海丰埭记》、《顺济桥记》等。在何乔远的十几部鸿著之中,最有创新和建树的是荟萃八闽郡邑各志并参考前代载记而成的《闽书》22门154卷和辑明十三朝遗事的《名山藏》100卷。 《四库全书》把《闽书》和《明文徵》收存入目。何乔远的著作影响深远,而清政府对他的著述似乎很不放心。《四库全书目录提要》对《闽书》横加挑剔,认为“有乖志例”,《名山藏》则被打入《禁书总目》。《闽书》问世几百年来,一直为中外史学家所重视,如当代我国著名史学家张星火的《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日本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法国伯希和的《摩尼教传人福建考》等名著,都竞相引用《闽书》的资料为证。何乔远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方志史学家,他治学精神和巨著《闽书》将永垂青史! 何乔远一家是中国少见的方志家族。其父何炯很重视地方文献,是泉州著名学者、教育家,官止教谕,曾编纂《清源文献》。其兄何乔迁也是个很有才华的文人,万历年间中解元,任建阳教谕,编纂《潭阳文献》。父兄的精深造诣,对何乔远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他年轻时有机会接触与搜集福建的地方史,为以后编著《闽书》奠定坚实的基础。(记者 颜财斌 实习生 林伊婷)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教育创新网 ( 豫ICP备15035566号-1 )
GMT+8, 2024-11-24 15:42 , Processed in 0.0309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