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草,又称“大青”,被人称作来自上天的恩物,蓝靛出自蓝草,蓝草植物染可解热驱毒,适合人体穿着。由吴元新老师创建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藏上千件蓝印花布作品,有些是民间用来压箱底的物件,有些则是用于婚嫁媒礼的包袱布,这些长期留存下来的作品都未遭受虫咬虫蛀,而且没有一点霉味。蓝白,由平面光谱来讲,其波长频率短,是最让人感觉到宁静的色彩。看蓝印花布的蓝白分明,观青花瓷的蓝白柔润,皆能感受其沉静之气。 蓝印花布的两种形式,蓝地白花和白地蓝花,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淳朴自然却又千变化万。蓝白的千变万化始于点、线、面的流动、拼接、幻化,即源于蓝印花布工艺的重中之重――刻版。 刻版技法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为点,点可以是圆,也可以是椭圆,可以构成线,也可以构成面。圆点一个元素,大能成就一幅牡丹图,小能成为凤上一片羽毛。将点、线、面运用自如的,便是依靠工匠的断刀技法。断刀断得好坏直接影响造型。人物造型是断刀最难的,需要最简练、最浓缩的象征手法表现人物,比如人物的眼睛眉毛用两片叶子的造型,鼻子则用弯钩表现。点线面构成图,需要断刀意连,主要通过平口接与斜口接的使用来表现,平口接成线,较为静态,斜口接则体现了流动感,比如羽毛、兰花、狮子滚绣球的飘带,都是以斜口接变现动感与质地。刀的上下起落,需要非常娴熟的技艺,断刀关系到一张花版的使用寿命,好的花版可以重复使用上百次。 关系花版寿命以及最后蓝印花布最后成型的至关重要的一步,便是刮浆。我们一般人看到蓝白布,就视为蓝印花布,殊不知有的布是扎染、有的布是夹缬,而蓝印花布是刮浆染。6月是染蓝印花布最好的时节,干湿适宜。刮浆染的浆,既软又硬,软是由新黄豆粉细腻的亲和力所产生,硬是由石灰粉所带来,这是积累了上千年的工匠经验,在经历了米粉、玉米粉等试验后,最后确认的配料,足见蓝印花布制作的任何一个步骤都不容小觑。调浆的厚薄及刮浆技艺的高低,关系到成型花形。浆太薄容易造成铺浆,导致花形糊掉,浆太厚则会堵塞花版的小缝隙,不仅会导致花形不完整,还会减少花版的使用寿命。刮浆则讲求快稳准,用平口刮刀,基本以45°斜角,以一定力度快速刮大约3次,迅速起版,接版之后再重复动作,看似简单,但要让浆漏到恰到好处,就要娴熟的技艺及2人配合默契。 蓝印花布的防染浆阴干之后便可染布了,染缸是一个染坊的灵魂所在,二甲镇的王振兴厂长说到染缸配料以及看缸,确定是否可以染布,全凭作为多年老师傅的经验。制染缸的配料,如土靛、水、酒、石灰的比例,需要依据天气时节而调整,看染缸是否能染布,则要用头油测试靛沫,若通不过测试,再加多少石灰或再加多少酒,则要老师傅来决定了。像王振兴厂长这样的老师傅,从事蓝印染几十年,他的帮手包括儿子、儿媳,全家人都是自小就接触蓝印花布。目前南通地区真正在做蓝印花布只有吴元新、王振兴,在对话间,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对蓝印花布的自豪与对传承蓝印花布的忧思。 下面还是直观一下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吧:
选布,南通地处冲击平原,产出最优质的青茎鸡脚棉,提供了优质的棉布。目前经工艺改良,丝绸亦可蓝染,只是稍有差别。
刻版,印染重中之重,一般学习刻版需3年。 版,一层贵阳皮纸一层白报纸,铺4-5层裱在一起,浸泡或刷桐油,防水耐刮可反复使用。
刮浆,用新黄豆粉与石灰粉调和成细腻的浆糊,使用铁制刮刀,手法需快稳准,对角线起版,最后阴干。
小青缸,山蓝,加水,加石灰,沉淀出土靛,最后加酒,制成染缸
看缸,染之前提前3-4小时,舀一碗靛沫,指甲抹上头油,点一点,浮在上面的油面推开,即可染布
染布,刮浆布放入缸中,经过染色、氧化,达到所需颜色后,在室外晒干
刮白,将晒干的布刮去浆粉,即显现蓝白花纹
晒布,挂上竹竿晾晒,蓝印花布的一道美丽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