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砚浍水。读千古法帖,研楷隶行草,李传印楮墨耕云,人间亦可乐道。 圆梦京华。访五湖贤哲,写造化瑰奇,士君子文华种月,艺苑何妨称奇? 承蒙周明兄引荐,得以结识著名书法家李传印先生。 红旗视野讯:( 余波) 传印先生是从我们中原大地走出的实力派书法家,字德印,号纹墨。先生1947年生于河南永城,教师出身,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学会副主席、中国书画界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国禅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等。除却精擅书画和国学,李传印先生多年来覃思《易经》,运用易学原理为当代人排忧解难,并在阴阳五行八卦与人生运程的关系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李传印自幼酷爱书法,数十年洗砚临池,追摩历代法帖,深得书法真髓;曾师从启功、欧阳中石诸大家,耳提面命,备受教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勇于集纳百家、首开先河,将楷、隶、魏、行多体契合,铸就极其鲜明的自家面目。其独到之处,是将书画融汇一炉,书中有画,画中藏书,因其超拔的线条构架和视觉冲击力,备受时人推崇。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者即个人功业,无形价值就是人格力量。一个人格高尚的人,所展示的是特有的本质力量,这种力量一旦与外在事物碰撞,便能迸发出异样的光彩。传印先生具备内在的人格修养,又兼得多项外在的学术成就,所以他实现了墨染一方的壮举:一枝柔翰,将筋骨与神韵定格方寸;系列联语,将真性情布列字句之间。书法是用点画、线条来体现它无限的表现力。由于点线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因而只能感知创作者内在的精神气象。窃以为,李传印书法具备三个特色:一是学养深厚,二是书肇自然,三是抒情画心。今不揣浅陋,愿略作管窥,以就教于方家也。 先说学养深厚。 书法点画攸同,楮墨性情各异,何也?资分高下,学别浅深耳。传印先生操翰弄墨、霞想云思,时有嵌名联语妙句,实则书卷气沉浸于胸,汩汩而出,沛然而莫可御也,一望便知是读书人手笔,体现的是传统美学观念及哲学心灵的映射。他的笔墨作品,总会让人省思文字意味及世间百态;每次所遇,总是让人会心一笑、回味不止。可以说,他的着重点是线条内质的情趣化,换言之,即透过象形表义去构造审美趣味。就如他的笔墨作品《龙》,鹿角、长须、龙头,穷形尽相,并兼空间建构上的大量飞白,动势十足,直若飞龙在天。这样的创作,努力让观者都聚焦到这个“龙”字内部的思想和情绪之中,实践以书法入画,或以画技入书法的思考,也使作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事实上,最有发言权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评论家的揣测。面对真正的艺术作品,我们只管去欣赏就好,作品之外的略显画蛇添足。 再说书肇自然。 书法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而经久不衰,是因为与自然界存在同构关系。自然赋予书法生命及创新动力;同时,自然法则也为书家提供了范式和参照。如果说文字是依据自然规则所创造出的表意符号,它是静态的;那么,书法则是动态而充满情感地对文字作艺术表现,从而进入到宇宙秩序之中。蔡邕《九势》有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即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这与老子所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同一旨趣。《周易·贲卦·彖传》云:“柔来而文刚,分刚上而文柔,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这虽是论卦,亦可知书法以自然物象为本原,体现了阴阳两种基本力量的对立与协调,因而表现出刚柔杂错的特征。 李传印作为易经学者,精通易理和阴阳八卦,其书风的形成过程,便是不断地证悟自然、取法造化而获得启示的进程。他在观照、创作书法之时,不仅体现空间性层积,而且表现出一定的时间性层积,继而展开时空结构上的演绎,渐至触及到书法的艺术本质,即“分阴分阳,迭用柔刚”。其用笔的轻重、疾徐、浓淡、断续、方圆,结体的疏密、避让、参差、大小,乃至章法的错落有致,都以阴阳、刚柔为依据,实现合乎规律的多样性统一。 三说抒情画心。 艺术是通往世界内部的入口。书者“参天地之化育”,在物我合一中表现万象的生机和意趣。书法不用色彩,只用水墨就能焕发光彩,因为它的线条能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质感。这是一种本色的美、真正的美。审读李传印的作品,不由想起 "积健为雄"、"妙造自然"、"生气远出"、"真气弥满"等关键词,很容易就沉浸在他用思想和情感构筑的艺境当中,似为常却又非常。 作为易学家,李传印自然会把《易传》中的“天人合一”等哲学精神糅合于他的书法美学:譬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生命理想,抒写怀抱、重神轻形的审美意趣,博观众取、谦谦有度的人格修养,等等。这些精神影响了他书法风格的形成和衍变、突破与创造。因而,在其作品中,我们发现了人生的价值规范、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以及继承与创新的通变观念。是的,《系辞传》认为“参伍之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如此。”只有继承传统,才能源源不断地从其中汲取滋养;又要敢于突破,才能顺应潮流,适应不同时代审美要求的变化。 中国书画评论家朱留心曾经深情地评述:"传印先生酷爱书道,幼承家学,孜孜以求,于斯浸淫数十年之久,凡名帖名札,摩崖石刻,必心追手摩,细心玩味,不以风霜之苦而辍之,不以人生失意而废之。于今人书俱老,艺臻化境。观其书也,朗朗有君子之风,爽爽有侠士之气,沉凝刚健,雄强隽美,气势开张而不散筋骨,个性扬厉而不失和美,动势强劲而不失平正,锐气四射而不失含蓄。妙将张谦之朴厚,曹全之道媚,乙瑛之高迈,华山之险劲,衡方之端正,礼器之雄强熔为一炉,借篆书之古,草书之逸,铸出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今人之风格,潇洒出尘,秀出时流。先生之业,可谓显矣!故海内藏家见先生之书者,无不悦其目,畅其神,舒其心,百计以重金求之而后快也。古人云:书者如也,如其才,如其学,传印先生书如此,人亦如此。”诚哉妙论! 概言之,李传印先生仿佛一座嵯峨的山峰,壁立千仞,埔峭幽邃;仿佛一条川流不息的长河,远帆点点,浩浩东去。因而,读其人,读其书,读其文,其实就是在追慕一种别样的人生,体验自己无法实现的厚度和高度。 行文至此,愿不揣浅陋,为传印先生赋小诗一首,既表达景仰,又真挚祝福。 诗曰: 触物圆览思自如,拟容取心与人殊。 秉心养术无苦虑,含章司契握灵珠。 天籁和鸣生虚静,濡墨芳润对新竹。 芸窗坐待春花发,闲看清风翻易书。 余波,书画评论家,现为《中华书画名家》杂志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中华英才》半月刊特约撰稿人、《中国艺术与收藏》杂志特约撰稿人、红旗视野传媒特约撰稿人、河南省炎黄书画院特约撰稿人。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教育创新网 ( 豫ICP备15035566号-1 )
GMT+8, 2024-11-24 14:29 , Processed in 0.0307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