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网

教育创新网 首页 传统文化 国学教育 查看内容

千年古村里的国学书香

2015-12-15 20:06| 发布者: 教育| 查看: 827| 评论: 0

摘要: 千年古村钱仓南临鳌江,北靠凤山,是南雁荡山的门户、浙闽的交通要塞。最早,钱仓在晋时已成村落,唐末五代时期发展成为集镇,北宋年间已是温州四大名镇之一。这里,曾因吴越钱王的到来而闻名天下;这里曾因南宋诗人 ...

 
    千年古村钱仓南临鳌江,北靠凤山,是南雁荡山的门户、浙闽的交通要塞。最早,钱仓在晋时已成村落,唐末五代时期发展成为集镇,北宋年间已是温州四大名镇之一。这里,曾因吴越钱王的到来而闻名天下;这里曾因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而百世流芳;这里文风鼎盛,是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东海名儒史伯璇的家乡。

  近日,笔者驱车来到温州市平阳县钱仓村,感受这个千年古村的美丽乡愁。

  村道老街古韵犹存

  钱仓村地处鳌江流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古时设有城堡,商业繁荣,酒店、客栈鳞次栉比,百姓生活富庶,相传“钱仓”就是因此而得名的,著名的“金钱会”起义即起源于此。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古村依然保存着明清及民国时期浙闽沿海山区的历史原貌。

  初入钱仓,走在老街的路上,仿佛时光流转,明清古韵、平实朴素的民间气息扑面而来。透过古街两旁石木结构的商铺、民宅,人们依稀能感受到古村当年繁华的景象。老街上的古时商铺、酒肆、客栈浮现在眼前,李宝深当铺、鲍氏绸缎庄、隆泰糕饼、裕泰南什、恒丰染坊、打铁店、弹棉坊、圆木店、刘昌伞骨作坊等不胜枚举。

  径直穿过古街,一座并不大的石砌城门矗立在笔者眼前。城门边摆摊的老人一脸质朴,见有外乡客人到来,边招呼推销自家做的糕饼,边诉说起这城门的故事。钱仓堡建立于明朝隆庆年间,为抵抗倭寇入侵,平阳县令朱东光捐助了自己的俸禄帮助造城。城门原有五个,水门有三个,至今只有这座东城门犹在。城门原有一丈二尺高,后因道路的垫高修缮,不得已对城门进行了改造。驻足抚摸这历经百年磨炼的城门石,仍然能感受到钱仓古人的质朴和英勇。

  东城门外往南是上埠码道,以前人们从这里渡到鳌江的南岸,站在江边的古埠头,看那潮起潮落,让人感叹世事变迁。

  国学文化烙印钱仓

  “钱仓历史文化悠久,古迹众多,不仅有凤冠岩、凤山寺、金钱会起义遗址,还有东海名儒史伯璇留下的《四书管窥》。”说起钱仓村历史,村委会主任周仁多如数家珍,他告诉笔者,自古以来,钱仓便是浙南闽北的交通枢纽,是浙闽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钱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有着1600多年的文化积淀。

  据相关考证,早在北宋熙宁十年,钱仓年商税额分别是所属瑞安、平阳、宁海县城的74.82%、74.08%和67.48%,可见当时钱仓的商业贸易已十分繁荣,经济发展非同一般。改革开放后,温州商人勤劳朴实闻名遐迩,钱仓村以仿皮服装、陶瓷交易市场为主,全村现有企业26家,2010年实现三业总产值5.8亿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钱仓人不忘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钱仓下埠,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南雁第一桥”至今还在;在钱仓千年驿道弓桥,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卜算子·咏梅》这篇***佳作。

  周仁多介绍说,要讲述钱仓的文化,不得不提的是元代名儒史伯璇,他便是钱仓村人。史伯璇自幼刻苦求学,笃信朱熹学说,反复研究达三十年,著有《四书管窥》、《管窥外编》、《学庸注释》及《青华集》等。史伯璇是钱仓村的文化遗产与精神动力,他的独特品质激励着钱仓村的后人。为此,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史伯璇国学读书会”,读书会每周六定时开讲,有祖孙结伴来听课的,也有婆婆领着儿媳妇来的,甚至有不少外地游客参加。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穿行在钱仓,木门楼、石牌坊、古驿道,回味诗人陆游在此留下的诗句,街头跑过吟诵着《三字经》嬉闹的孩童,这座千年古村正展现着它独有的历史文化韵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QQ|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教育创新网 ( 豫ICP备15035566号-1 )

GMT+8, 2024-11-24 14:54 , Processed in 0.03602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