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畔小兴安岭北麓,坐落着红色边疆农场。1958年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拔地而起,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了如今拥有在校生865人,教职工115人并拥有多功能电教室,微机室、语音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理化生和综合实验室、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室和图书馆,教师、学生阅览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体育器材室等齐备的教学设施。 一、科学统筹打造管理新模式 教育工作是充满着创造性、艺术性的工作。学校管理不仅需要制度约束,更需要人文关怀,要为师生的发展营造紧张、和谐、愉悦的管理氛围。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精细管理,追求学校管理的科学性。 1.实施依法治校加强学校管理。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校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每学期召开一次教代会,进行民主评议等建立学校自评制度.,自评与学校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工作总结相结合,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依据法规政策落实教师待遇,制定教职工的晋职晋级、奖惩制度,并能有效执行。 2.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抓安全责任落实,通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督促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等措施,抓安全隐患整治。学校坚持每周组织安全检查,建立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每天校领导和一名公安人员24小在校值班;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学校利用班队会、宣传栏、网站等开展安个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定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有效预防和杜绝了各类事故发生。 3、人文建校,真情关怀 学校是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地方,在我们学校,人文关爱永远处于进行时:我们为生病的教师送去温暖的问候;为困难的教师给予最大的援助;为受灾的同胞捐献爱心,为汶川和玉树灾区捐款7.8万元。从领导到教师,每一次的行功中都洋溢着农场人赤诚的情感,爱的奉献。 二、人文特色建设高效新队伍 科学统筹、有效管理建设一支理念先进、素质精良、务实奋进、具有创新发展和奉献精神的干部队伍。领导班子成员秉承“铸诚善之道 贯通慧之法”的办学理念,把“诚信做人,科学学习,智慧生活,快乐成长”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把建设和谐学习型,科技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方向,始终坚持班子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在家长、学生、社会、教职工中有较高的威望,历年评议群众满意率在98%以上。学校设置的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三个部门中又配备了素质高、业务强的中层干部,这三个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能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良、愉悦工作、综合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我校现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党员23人。 学校建立了教师岗位责任制度和日常考核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资格制度,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的校长、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建立了教师业务档案制度,较好地记录了教师成长发展过程;建立了教师培训制度,采取了平时培训和假期培训、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培训,培训经费得到保障。通过抓师德建设和校本培训,培养了一支肯吃苦、乐奉献、善钻研、业务精、能力强、创新意识浓的教师队伍。 三、科研兴校构建教育新课堂 学校在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诚信做人、科学学习、智慧生活、快乐成长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以铸诚善之道 贯通慧之法为办学理念;以求真务实 明理守信为校训;以勤学善教 文明有志为校风:以厚德博学 教书育人为教风;以善思善问善学善耕为学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名师群体,推进课程改革,彰显学生个性,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 1.创新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我们根据《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内容,结合我校多年来的德育积淀和常规活动,相继构建起了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化、典型表彰系列化和书香校园晨诵内容系列化等德育实施体系。形成了:“主题班会”——实施主题教育模式;“学生自律”——养成自我教育模式;“家庭反馈”——构建沟通平台模式;树立典型”——学习身边榜样模式;“读书实践——打造人生底色模式等多种形式渗透的德育教育。德育系列化教育模式的开展,将德育目标和道德素养目标从无形变为有形,使学生们知道了该做什么,怎么做,也使班主任们明确了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具体内容;更使学生家长懂得了如何配合学校的教育将模糊无助的教育变成了清晰可见、有步骤、有章可循的教育。在我校形成了全员抓德育、全方位抓德育,学科渗透德育的工作氛围。 多年来,我校通过开展系列化教育,突出“乐学”教育特色。以北大荒精神、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让积极因素占领孩子的活动空间。我们立足大学习观,积极优化孩子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让孩子们的学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努力把学习变成孩子的自觉行为。努力建设校园文化,达到了学校处处会说话,学生时时受到感染,潜移默化受教育的目的。 2.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让生活给孩子带来快乐 我校全面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结合已有经验,全面创新大课间模式,并形成了体育与艺术相融合;锻炼与休闲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统一相结合的特色。目前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已经形成了班班有特色,生生有项目的良好场面。 学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行特长教育。进行计算机、舞蹈、绘画、球类等多个特长活动。利用、开发和整合校内、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等教育功能,为课程改革和学生成长服务。学校组织学生到“农场科技园区”、“孙吴胜山日军侵华旧址”“爱辉历史陈列馆”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利用学校图书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设有微机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教室、体育室等多功能专业教室,满足了学生第二课堂的学习需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激发学生创新及实践意识,学校在乐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更深层次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在学校总体教学模式指导下,各学科分别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学科教学模式。 3.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直接受益学生发展。 我校按照国家和省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组织教育教学。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开齐、开全各类课程,学校自主研发了校本课程。学校每学期定期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大赛、教师观摩课、集体备课比赛等活动,学校领导组成听课组,深入班级进行听课指导,同时,也通过推门听课,年组研讨课等形式,加强了教师间的学习和交流,帮助教师们迅速成长。 围绕新课改,开展了“新课改培训”、“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等,使广大教师的课改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同时,我校于2010年4月建立了学校网站刊登转载课改信息和教育资源,供教师业务学习。利用开学初和学期末的教师培训周,我校组织教师观看名师的优质课光碟和听专家的报告,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举办的各类教学科研活动,并积极参加相关的赛课活动,参加活动的教师回校后必须上汇报课,以达到人人提高的目的。 创建一流校园网,实现管理信息化。为实现教育活动的相互交流,我校建立并逐年开发、完善了学校网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校网站设立了网上教研栏目,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以剖析案例、评课交流、主题研究为核心的参与互动式教学研讨,在网上教研中真正实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最大程度的推行网络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的开发与应用。 正确的办学思想,明确的办学目标,科学的管理方法,浓郁的学习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使教学工作思路开阔,形式创新,扎实有序,成效显著。教师专业积淀愈加丰厚;学生学习热情普遍高涨。课堂教学生动有效;使我校教育教学取得了了丰硕的成果。教学质量持续攀升;社会声誉连年提高。 连续5年中考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位居北安管局前二名,高中升学率为100%。 2008年度获总局级中小学冬季户外活动先进学校;2009荣获黑龙江省优质教育金奖单位称号、农垦北安管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北安垦区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2010学年、2012年度获北安管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获得黑龙江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教育先进集体。2012年获得黑龙江省平安和谐校园先进学校、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文明单位标兵。在农垦北安管局举办的全局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中学生田径代表队获得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农垦北安管局第四届中学生篮球赛上一举夺得冠军。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农场党委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黑龙江省红色边疆农场学校 赵文刚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教育创新网 ( 豫ICP备15035566号-1 )
GMT+8, 2024-11-25 14:46 , Processed in 0.0314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