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高职青年教师来信引发的专业成长之问 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到了一所职业院校任教,同时来学校的还有其他7名研究生。当时我认为凭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做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是没问题的。但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告诉我:问题大得很。 学生经常会问“老师,你讲的,我们将来用得着吗”、“我觉得我们的专业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我的性格适不适合从事这项工作”等与专业相关的问题,有时让自我感觉良好的我支吾半晌,有时还抱怨学生爱找茬。现在想起来,学生并不是在找茬,他们是“有备而来的”,只是自己缺乏了对他们进行专业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随着高学历人才的增多,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得到明显加强,但相当一部分新任教师缺乏企业实践和专业技能,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强调技能、突出应用的根本需求,对高职的教育教学力不从心。 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强调适应专业目标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职业针对性;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加大实践、实训教学比重,甚至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场)、实训基地以及生产一线。这些都考验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作为职业院校教师,理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具备较高的课堂教学技巧,又要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训指导能力,具备“双师”素质。而作为职业院校教师的我,如何才能解开专业成长之惑? 【本期关注】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建设思想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的兴衰与可持续发展。 站好高职讲台:理论实践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职业院校教师,我缺了专业指导的知识和能力”,青年教师唐荣的来信,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记者随即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成长与素质提升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采访。 “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些考虑但不成熟。” “高职院校需要多给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机会,这样整体教学质量才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没有真正在企业接受过锻炼,不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和生产流程,就很难适应以强调动手能力为特征的职业教育。” …… 记者采访了很多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像唐荣一样,他们在成长与素质提升的过程中都遇到过不少的困惑。 很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没有经过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培养,很少有强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 【职业起点】 【面对未来模棱两可】 据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到高职院校任教的选择,约86%的青年教师择业排位在第三、四位之后。如此取向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他们趋同性的解释是“高职社会地位不高”、“研究型抱负与教学型现实差距大”、“担忧自己的专业和所长难以发挥”等。 记者采访的结果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高职院校新教师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可自己目前的职业,其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指向,这样的结果肯定会影响到其专业化发展。 “现在找工作真难,能在高职院校就业就不错了,专业发展只能慢慢再说。”这是一位新教师的话,很有代表性。在问及新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何企盼时,不少人回答“还没有考虑”、“先工作看看再说”、“有些考虑但不成熟”等。 “社会对高职院校以及高职院校教师的认可度不高,容易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缺乏职业自豪感、使命感。”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维新分析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说自信心不足、素质不高,也使得一些教师觉得教这样的学生没有出息。”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所长刘家枢也提到,很多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没有经过教师职业的专门化培养,很少有强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荣誉感,仅把教师工作作为谋生手段,缺乏强烈的职业情感。 不难看出,职业院校的一些新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专业化发展真的很迷茫。相当一部分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既未经过教育学、心理学培训,也未经过实践训练,使其对工作的投入、专注和敬业精神大打折扣。 新教师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期。如何让新教师从心理上、理念上、思维上认同高职教育这一新角色,并在这一基点上结合所在院校、部门以及自身实际去科学规划职业发展,还需要高职院校进行积极帮助和引导。 一些青年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解读知之甚少,专业化实践训练不足,动手能力差,导致教学之困。 【初为人师】 【面临角色转换考验】 余威明大学毕业后来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已经有8年多时间了。从当年教学经验空白的一名大学毕业生,如今成长为一名教学科研型的青年骨干教师,对于余威明来说,这中间经历了曲折的成长历程。“记得刚来学校时,自己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于高职学生也没有较为客观的认识,迷茫的情绪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表现,工作业绩和评价都不好。” 由于对高职教育的特点认识不清晰、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理解、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了解,很多青年教师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惑:“要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我们自己最缺乏的是什么”、“从一个校园进入另一个校园的我,深深感到自己职业技能的缺乏,而怎样才能获得这些技能”、“我学的专业是经济学,现在教学转向了人力资源管理,如何才能适应”…… 2001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的张远海,曾先后在广州无线电集团、广州电子工业部第七研究所从事电子产品研发工作。2008年,张远海来到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从教。张远海说:“作为具有多年电子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我的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当初从事教学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进入教师角色,适应日常教学工作。”初为人师,虽然专业技术能力比较强,但是由于缺乏教学经验,让张远海困惑了好长一段时间。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工学结合是一个大问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教师王立英原来在本科院校从事教学,2008年9月调入高职院校任教。从本科教学转到高职教学,1年多的实践让王立英深刻体会到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与其专业密切相关,促使王立英这样一位语言类教师也需要有意识地关注和学习与所教学生专业有关领域的知识。据记者了解,高职院校新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多数,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力是最大的优势,但经伦满腹的他们一走上高职讲台,挑战随着不适接踵而至:面对项目式工学结合课程不知如何下手,精心准备的理论教学学生睡倒一片,实践实训指导自己又动手不来。究其因,职业教育的认识和解读知之甚少,新教师学程中专业化实践训练不足,动手能力差,导致了教学之困。 职业院校教师既要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又要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训指导能力。 【专业发展】 【检验实践教学能力】 “没有真正在企业接受锻炼,不了解实际企业的运作和生产流程,就很难适应以强调动手能力为特征的职业教育。”郭晓艳是广东省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光机电工程系一名任教两年多的青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郭晓艳体会最深的是,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需要企业实践经验,比如“金属切削与机床”这门课的刀具角度部分以及机床传动部分,一定要有过亲身体会,才能把课程讲授清楚。为了上好这门课程,郭晓艳曾多次在学校光机电实训中心请教师傅并亲手操作机床,以达到熟练为止。 “在数控领域,半年不进企业就跟不上行业变化了”、“职业教育尤重言传身教”、“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除了要胜任课堂教学,还必须了解企业和市场,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能够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高职教师必须具备实践教学能力,是记者采访过程中青年教师提到最多的一句话。 对此,王维新认为,高职青年教师确实面临着如何由掌握理论向实践动手转换的问题。一是教学如何做到强调以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为中心,注重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理论;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尝试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模式;以技术、技能操作作为考试标准,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其具备“零距离”上岗素质。二是科研方面,如何从纯学术研究向应用技术服务与开发方面转换。 【实践探索】 【让新教师从学徒工做起】 如何帮助刚入校的教师迅速成长,为学院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们通过“两元、两段”的方式,对新教师进行培训。 两元即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新教师的培训任务。新教师在学校的角色定位是学生(有时也担任一些教学任务);在企业的角色定位是学徒工(根据需要也可担当技术员或工程师的部分工作)。 两段即校内段和企业段。其中,1个学期的校内段培训包括认识学院、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校内实训等3项内容。1个学期的企业段培训包括了解企业产品的工艺流程、工艺装备、生产组织、企业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体验企业文化、生产氛围;学习所教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熟悉相关岗位的职责、安全操作规程、用人标准、管理制度等。 培训要求:1.企业培训计划由新教师所在部门、企业和新教师共同制定。教师所在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新教师在企业培训内容的落实、调整;及时了解新教师培训状况,做好沟通、联络工作。新教师每月回到所在部门一次,向负责人报告培训状况。2.对企业的资格要求是,和新教师所教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管理比较规范的大中型企业。3.培训前新教师要与企业、所在单位签订“企业培训协议书”,内容由3方共同商定。 两个学期的培训结束后,新教师要撰写岗前培训总结报告。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学院主管院长、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所在单位领导组成考核组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由学院颁发“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新教师岗前培训结业证”,并准许上岗。 2009年学院共招聘24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学院组织对他们的培训工作已进行了数月,在近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张问卷这样写道:“刚来中德工作时我很害怕,不知道怎样备课、怎样授课,不敢和学生交流,害怕学生提问题后自己答不上来丢面子。学院组织的培训班,使我知道了一些教学理论、教学理念,掌握了一些教学方法和操作技能,为我的教学工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这种培训方法、程序和内容始于1990年,当年学院招聘了5名应届毕业生,德国专家不同意他们直接上讲台,而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当时的5名应届毕业生,如今有1位是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1位是机械工程系副主任,1位是教研室主任,另两位是学院的教学骨干。 【成长故事】 【到企业一线获取经验】 叶皓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当教师快3年了。“刚进学院时,针对学生对理论性教学兴趣不大的情况,我从到学院的第二个月开始,就进入互联网公司实习,虽然很辛苦,但获得了大量的工作经验。之后,我在上课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实践类知识点,尤其是在企业第一线获得的宝贵经验,深受学生喜爱。”叶皓感觉目前的教学得心应手,“学校的工学结合项目,都是朝着真实商业目的去运作,这样大家提升都比较快。” 【熟悉岗位技能和要求】 “专业课教学的工作任务化,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实践技能水平。”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青年教师李福艳认为,目前高职教育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比重,但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够理想,原因在于实践教学环节本身的特点,教师很难非常客观地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而这就要求教师对相关的职业岗位技能以及专业要求十分熟悉。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强化有关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渗透,才能为学生尽早转变角色意识、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打好基础。 【企业经历是最好案例】 “2003年开始,学院鼓励青年教师下企业实习,我赶上了头班车,在香港ABX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实习了近8个月。由于工作勤奋,谦虚好学,业务提高比较快,短短数月时间,从单证到操作再到销售,在3个岗位上我得到了锻炼,积累了很多这个行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实习后回到学院,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更加自信了,很多时候不用煞费苦心地到处找案例,自己在企业的经历就是最好的案例。”提起多年前自己在企业的历练,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姒依萍很是感慨。 【寻找更多成长机会】 “开始时,我给学校部门做一些小网站,参加软件资格与水平考试,让自己与众不同起来,于是项目逐渐增多,从校内到校外,从小到大,不知不觉间实现了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已经任教4年的梅成才,如今已经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技术工程系网络教研室的主任,2009年还被评为浙江省第三届教坛新秀。不断的成长,也让梅成才更加渴望能有机会参加一些专业前沿的培训。“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但间隔时间比较长。学校应该给青年教师创造更多专业培训的机会,使青年教师能够更快地成长。” 【走近企业去了解需求】 “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积累也不多,但同时也有优势,就是我们接受新事物、新模式的能力较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教师高艳飞说,课程改革是比较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就业,所以我们努力走近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在调研的同时增长了见识、熟知了市场,为自己的教学做好铺垫。据高艳飞介绍,学院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岗前培训、考证培训、学术会议和国内外进修,激励老带新结对子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从制度上明确规定5年内有两年下企业实践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 【专家观点】 专业化发展的“面子”“里子”和“根子”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崛起,大批量的优秀知识青年进入高职院校从教,由于他们年富力强,整体的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新、成就愿望强,为高职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与此同时,青年教师大量集聚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近5年来在办学规模化拓展的高峰期里,更是如此。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多层面的,成因较为复杂。依据系统法则,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需要从“面子”、“里子”、“根子”上处理好关系。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要从“面子”检点。“面子”是一种形态、是一种表征,“面子”从词性上多被当作“表面虚荣”,而从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关系看其实不然。为人师表同样是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师表”反映在教师身上不是抽象的,如忠诚教育事业的理想抱负,则是通过对教学工作的兢兢业业、对学生胜似父母的博大师爱等具体行动来表达的,这些品质表征的凝结,就构成了教师“经师”“人师”合一的崇高形象,这就是教师职业的社会面子。依此,职业院校青年教师要尽快地融入学校、适应教学、能被师生悦纳,让专业化发展有坚实的基础,青年教师应当从走进职业院校、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开始,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要知道每天的教学行为举止都是自己专业化成长的“垫脚石”。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先天不足”的因素(主要指在学时期对从事职业院校教师的心理、知识、技能等准备不足),但更多的是后天重视不够、问题处理不当造成的。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要从“里子”修复。就教师个体的专业化发展而言,其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等,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自己的因素。职业院校的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并不弱,他们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是亟待加强内在素质的修炼和提高,具体表现为三种修复。一是角色修复,即从学生角色转变到教师角色;二是知识修复,即对原有专业化系统知识进行整合,使之转变为服务职业化专业课程教学的知识;三是能力修复,即长期以来形成的个体性专业化学习能力向具体专业学科教学的能力转变,特别是“静态”智能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动态”技能化操作能力更为重要。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要从“根子”重塑。从教师个体层面,正确的价值观、专业化发展意识及行动是重塑的重点。青年教师要视从事职业教育为自己的事业,价值取向应分明,信念要坚定,行动要扎实,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有切实可行的安排和规划。尤其是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讲会做的“双师素质”是必备要求,教师应主动走出课堂,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率先工教结合,改变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成长方式,尽量缩短新教师的成熟周期。从学校层面,要主动承担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责任,将教师专业化发展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新教师培养机制,特别在人文关怀、专业成长、技能提高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教师培养应充分尊重教师的发展选择,教学评价要给新教师留有改过和补过的时间及机会,尽量挖掘学校教育潜力,通过合理的新老教师配置缓解“两难对决”的矛盾。“两难对决”的焦点就是新教师成长需要给他们时间,要容许新教师成长中有不足,而又绝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代价。 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培养因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而有不同,高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另一类型教育,青年教师培养与普通高校也有差异。归根结底,用丰子恺先生在《教师日记》中的话来思考职业院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培养,不乏哲理与启示:“至于求学之法,吾以为必须眼明手快,方可有广大真实之成就。眼明者,用明净之眼光,从人生根本着眼之谓也。手快者,用敏捷之手腕,对各学科作切实之钻研之谓也。故眼明乃革命精神之母,手快乃真才实学之源。”作为忠实于职业教育的青年教师,“眼明手快”的素质和本领,正是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教育创新网 ( 豫ICP备15035566号-1 )
GMT+8, 2024-11-26 06:56 , Processed in 0.0314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