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登陆新三板资本市场的“飞博共创”(旗下拥有“冷笑话精选”等知名微博自媒体),2013、2014、2015年1-5月三期的营收分别为:935万、1912万、835万;净利润分别为148万、526万、96万。 另一登陆新三板颇有代表性的新媒体“虎嗅”,2013、2014、2015年1-5月三期的营收分别为:349.91万、925.78万、564.77万;净利润分别为19万、66万、78万。 无论从营收、利润规模还是利润率上说,媒体作为创业项目,都不是非常理想的投资目标。已经成功打开资本市场大门的知名公司尚且如此,千万野蛮生长中的自媒体就更令人难以乐观。 实际上,在那些老牌、重量级的资本玩家(比如红杉资本)的投资组合中,“内容创业”从来不是大头。 他们的谨慎大概是有道理的,因为以前那些让传统VC对“内容创业”项目抱有疑虑的因素并没有突然消失: 难以迅速扩大规模(估值); 独立上市难,退出渠道少; 早期便可变现,但盈利规模有限。 出人意料的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自媒体融资进入了一个明显的爆发期。 除了“投资者”与“创业者”的日益活跃,近期还出现了专门面向自媒体的孵化器。11月,今日头条的新媒体加速器“头条号创作空间”上线。通过孵化器实现财务回报的案例相当罕见。 创业者——孵化平台——投资者,围绕“自媒体”创业的这个圈子看起来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闭环。但是,在“互联网”这个一轮又一轮变着法儿烧钱玩的圈子里,仍然有必要问一问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人投资自媒体? 一部分的原因,我在上一篇文章《“流量分配权”的争夺,这才是“内容创业下半场”的真正含义》中已经讲过。由于微信、微博、头条号等入口级流量平台纷纷选择将流量分配权下沉到自媒体这一层,因此导致一部分自媒体掌握了凌驾于平台方之上的流量分配权。 无论是在过去追逐平台,还是在现在将目光转向内容生产者,本质上,都是对“流量分配权”的争夺。下注内容,就是下注未来互联网的权力。 另一个关键的因素是“价格”。 观察一下北京地区,BAT三家公司内,拥有五年经验的,不同工种的平均工资: 随着传统媒体行业崩盘,技术驱动型公司全面兴起,媒体从业者和媒体项目的市场估值已经跌落到了历史上的新低点。 目前自媒体创业项目中最优质的团队,许多都自传统媒体或新媒体从业者转型而来,而市场对这些创业者的估值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对自媒体项目的估值。 此前提到的“头条号创作空间”对自媒体团队主打的一项政策就是:向入驻自媒体团队提供的1-2万/月不等的现金创业补贴。这个数字,对于自媒体之外任何类型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来说显然是于事无补的。但这样一个数字,已经能被称为”强有力的创业扶持计划“,用以对外招徕自媒体创业者,足见这一群体对于市场估值的悲观程度。 投资这件事,如今被赋予了太多超纲的意义。但回到根本,投资是一种资本配置行为,获取资产的成本,是决策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维度看,投资自媒体已经是目前资本市场中最划算的买卖。 流量分配权代表着更大的想象空间,而低成本则保证了资本配置的经济性。但这些都解答不了投资回报的问题。上面已经说过,指望自媒体本身的业务收入是不可行的。投资者更有可能取得回报的方式是通过项目本身的增值,在其后的融资/收购交易中退出,从而获得高倍率的投资回报。 但是,一个向来不被传统资本所看好,并且确实难以产生高额现金回报的项目,能够给投资者提供高位退出的机会吗?答案是有的:有一类估值高、资金雄厚的公司,正在耐心等待这些自媒体项目的成长,并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VC投资自媒体之后再进行股份转让的潜在接收者。这些新媒体资产潜在的“最后接盘者”,就是急于进行转型的大型传媒集团们。 2014年,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对各大媒体集团进行新媒体转型的方针作出了具体部署。自此之后,媒体的转型与融合就成为各大媒体集团最重要的任务,并且,在各个集团内,都有相当大力度的政策和预算支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下半年起,各地传媒集团密集开展了打造新媒体产品的计划。但是,目前看来,这些新媒体产品的投入资金多,差异性不大,用户量和活跃度与主流媒体产品悬殊,甚至比起一些颇有名气的自媒体来,都有明显的差距。 对于这些人才外流严重,战略、技术储备薄弱的传媒集团来说,自主研发产品进行媒体融合已经很难有实际成效,更有性价比的选择是利用政策和资本的优势,从VC手中收购发展成熟的新媒体项目。 不难想到,传媒集团将获得足够的政策和财务背书,以支持他们度过寒冬,或者至少造出几个足够像样的新媒体项目。而那些手握充裕资金的上市媒体集团,则更有足够的动机投资优质的自媒体项目。因此,他们将很可能扮演“自媒体投资”最后的买单者,从而为更早阶段进入的投资者创造获利机会。 很低的投资成本 拥有流量分配权 资本雄厚的最后接盘者 以上三点已经足以回答“为什么会有人投资自媒体”这个问题。但是,这个创投领域的爆火,还有个大背景——前几轮的泡沫已经都破得差不多了,整个投资界都在寻找和包装新的热点。 2014年左右出现“社交热”,迄今那一波APP,除了比较垂直的Blued相对滋润,基本都淡出了主流市场,许多社交应用虽获千万级融资但至今未打响知名度。今年以来,解决社交需求的好的创业项目鲜有面世,在资本市场已失宠。 2015年最大的投资热点当属“O2O”,巨额资金集中流向这一领域,滴滴、大众点评、美团、饿了么等O2O应用代表最新的融资金额均超过了5亿美金。 而到了下半年,“资本寒冬”降临,市场格局却迟迟未定,滴滴快的、大众美团等竞争对手被迫走向联合。其他一些战线上,巨头们也逐渐停火。几大O2O巨头业已确立,标志着这一领域已基本形成定局,不管是新的创业项目还是资本力量在短时间内都将不会再涌入O2O行业。 自媒体融资热,正是在“社交”、“O2O”两个热点骤然冷却的时间点之后出现。再来看看产业链上其他人的动向。 不管是VC希望为资本寒冬注入新的活力,还是各大内容平台需要依靠内容行业的发展行情,整个圈子都有动机把内容领域炒热为下一个投资热点,自媒体已处在爆发前夜。 |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教育创新网 ( 豫ICP备15035566号-1 )
GMT+8, 2024-11-24 14:00 , Processed in 0.04308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